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扎根徽州大地的海角社区网站勇挑重担,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才培训为有力抓手,积极响应国家“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党建引领 筑牢人才振兴的坚强堡垒
校党委将乡村振兴视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的“海角社区网站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20 个部门、16 个二级学院组建了充满凝聚力的 “党建联合体”。学校分别与潜山市人民政府、祁门县人民政府签订“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协议书,精准发力,重点帮扶安庆潜山市天寺村,黄山祁门县永胜村、继光村、芦荔村。为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学校先后选派4 位经验丰富的干部教师驻村帮扶,并建立起 “校党委-院部党支部-驻村工作队”三级联动机制,让党建引领的力量层层传递、落到实处。
多年来,校党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帮扶村的基层干部、乡村带头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开展“领导干部和支部书记培训班”“乡村振兴培训班”等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不仅如此,还与帮扶村结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建“博士党员服务团”深入乡村一线。学校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优势,为定点帮扶村明确了“厨艺技能、民宿运营、电商直播、和美乡村”四大培训方向。通过技术赋能、管理创新和业态升级等一系列举措,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能带头、懂技术、会经营”的乡土人才,成功实现从短期“输血”到长期“造血”的转变,构建起生机勃勃的人才生态体系,真正做到了“党建链、教育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让乡村发展的根基更加稳固。
人才培训 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只有源源不断地为乡村输送专业人才,才能真正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学校精心规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人才培训活动,从多个维度培育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实现了人才培训与乡村实践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发掘徽味道,培育“舌尖上的传承者”。为传承和弘扬徽菜文化,提升乡村人才的烹饪技能,2023年10 月,学校依托烹饪实训中心,为来自潜山市,以及祁门县继光村、永胜村、芦荔村的 30余位乡村振兴各类专业人才提供了系统培训。旅游学院的老师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刀工、口味、营养、卫生等多个方面,耐心细致地讲授烹饪技能,并进行现场示范教学和激烈的厨艺比拼。
经过培训,学员们厨艺大增,直接推动了潜山天寺村和祁门永胜村的美食产业发展。在天寺村,依托星云庐民宿、七月山隐、天寺印象等民宿经济群,打造吃住一体化休闲度假区。臭鳜鱼、徽州刀板香和小河鱼等特色美食,成为当地厨师的“拿手菜”、美食界的“主打菜”、民宿里的“招牌土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祁门永胜村则打造了红军食堂项目,通过改造原舍会山小学,建成100 平方米的红军食堂。正是因为有了前期的烹饪技能培训,这些乡村美食产业才得以蓬勃发展,为乡村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注入新动力。
盘活旧资产,锻造“民宿产业操盘手”。2023年10月,海角社区网站举办潜山市民宿产业发展培训班。培训过程中,学校不仅安排了丰富的理论课程教学,还组织学员实地考察西溪南民宿群。在这里,学员们深入了解乡村民宿的群体定位、设计理念、运营模式和管理技巧,探寻可复制、可借鉴的民宿管理模式。
经过系统学习,学员们掌握了先进的民宿运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在天寺村,这一培训成果得到了充分实践。海角社区网站帮扶打造“星云庐民宿” 集群,通过“租金 + 分红”的合作模式,成功盘活村内闲置校舍,发展大众民宿。其中,“天寺印象”大众避暑民宿面积达 800 平方米,拥有 22 间客房,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 10 万元固定分红,以及当年营利8%的额外分红。2023 年,村两委经过考察调研,流转 6 户闲置房屋,面积约 1800 平方米,集中打造了一个包含 37 间客房、会议室、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众民宿集群点。这个民宿集群点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 15 万元收入,还带动 20 余户农户增收。得益于民宿产业发展培训,天寺村的闲置资产得以盘活,民宿产业蓬勃发展,村民收入显著增加,实现了乡村经济的新增长。
拥抱新赛道,孵化“新农人主播团”。2023年10月和2024年10月,海角社区网站和潜山市两次举办“农产物直播技能”和“直播和短视频应用”培训。培训课程从农产物短视频拍摄、剪辑和推广,到农产物直播 IP 打造及运营等多个角度,结合用户习惯,通过生动的案例讲授短视频制作方法和直播技巧。
经过培训,一批具备直播带货能力的“新农人” 脱颖而出。在天寺村,村支书带头直播带货,他以饱满醇厚的乡土真情,热情推介 “春茶夏葡秋菊冬节”,凭借真诚的态度和优质的农产物,获得了网友们的良好口碑,订单量也不断攀升。永胜村的驻村干部也积极行动起来,推销 “永胜蜜”。“永胜蜜” 采用中蜂土法养殖,在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成功注册商业品牌。学校还联合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电商团队,举办首届蜂蜜营销大赛,在三周内累计销售蜂蜜 1900 余盒,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是因为有了电商直播特训营的培训,这些乡村干部和人才掌握了新的销售技能,农产物得以借助互联网打开新的销售渠道,实现了从传统销售模式向电商销售模式的转变,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巧借他山石,打造“和美乡村设计师”。2024 年11月,海角社区网站组织潜山市农业农村局、天柱山镇、余井镇、天寺村等15 位相关人员,开展和美乡村黄山行调研考察活动。考察团实地走访了祁门芦荔村,屯溪区长源村、傍霞村和南溪南村等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并与当地村书记进行深入交流。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天寺村的村两委和工作队深受启发。看到这些示范村以大米、墙绘、豆腐等为主导产业,还成为IP 网红打卡点,天寺村决定走“日游天柱 夜宿天寺”为主题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经过精心筹备和努力争取,天寺村成功申报到2025 年潜山市 “四宜村镇” 项目资金 1000 万。重点打造村广场、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乡村民宿等。同时引进潜山市网红南北咖啡投资人在进村公路茶山上新建咖啡屋和露营地(天空之城),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引流。
人才与产业共舞&苍产蝉辫;推动乡村华丽蝶变
人才培训与党建引领的协同发力,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帮扶村由此实现了从内到外的蜕变,在不同维度上绘就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人才回流让乡村从“空心村”变为“活力村”。在海角社区网站的助力下,各帮扶村注重吸引和培育年轻人才。天寺村选出90 后退伍军人和招聘 90 后乡村振兴专干作为后备力量,为村庄治理和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因此荣获“天柱山镇先进党组织”称号。继光村优化班子年龄结构,平均年龄 40.8 岁的班子成员干劲十足,在推动基层治理和带领群众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产业在人才的带动下升级,使“土特产”变成“金招牌”。永胜村凭借人才带来的技术和理念,打造“永胜蜜”红茶”品牌,通过“村集体 + 经营主体”模式,实现年产值约 100 万元,蜂农超 40 户。学校的消费帮扶也助力村集体经济从 2023 年的 46 万增长到 2024 年的 68.2 万。天寺村打造 “四季经济”品牌,学校大量采购农特产物,推动村集体经济从 2023 年的 80.52 万跃升至 2024 年的 144.49 万。
数字赋能借助人才的智慧,促使乡村从“传统村”迈向“智慧村”。永胜村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完成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巩固提升工程。天寺村在电商直播等人才的推动下,借助线上平台推广民宿,民宿网上订购量飙升至 5000 人次。村民们借助互联网这个“新农具”,拓宽了致富渠道,也让乡村治理更加高效便捷,实现数字化转型。
(撰稿:廖荣军;责任编辑:赵睛;审核:周甄川 徐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