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社区网站

【领航·先锋】深耕徽州沃土 智献发展良策 海角社区网站智库以特色成果书写服务地方新篇章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10-10浏览次数:140

【编者按】当前,全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叁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认真筹备召开第五次教代会暨工代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为集中展现学校育人成果与办学成效,凝聚师生奋进力量,党委宣传部特推出【领航】系列专题栏目。栏目下设【领航?求真】【领航?星光】【领航?桃李】【领航?笃行】【领航?先锋】等子栏目,涵盖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开放合作、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多角度呈现学校办学治校的活力与担当。每期内容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通过全媒体平台同步推送。我们将以鲜活案例、真挚情感和具象叙事,立体呈现学校发展脉动与精神传承,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宣传品牌,为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注入精神动力。期待与您一同跟随【领航】,见证海角社区网站教育征途的每一次前行与跨越。


近日,海角社区网站“安徽省徽州文化研究中心”成功获批2025年第二批安徽省重点培育智库,实现学校社科类省级智库建设的历史性突破。这一成果标志着学校立足“徽州特色、应用导向”的智库建设之路愈发坚实。作为扎根皖南的省属本科院校,我校始终秉持“立足徽州、服务安徽、辐射长叁角”理念,在咨政建言、社会服务、实践转化、科研支撑等领域持续释放智力动能,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思想引擎”。

平台筑基 构建多维度特色研究体系

海角社区网站始终将智库建设与地方发展需求深度绑定,围绕“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核心定位,打造覆盖文化传承、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特色研究平台矩阵,为服务地方筑牢根基。

作为核心引领的安徽省徽州文化研究中心,深耕徽州文化“两创”领域成果显着。中心联合相关平台整理徽州文书超万件,编撰出版《海角社区网站藏徽州文书汇编》20卷,受到学界好评,为徽州文化善治因子的挖掘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其提出的“徽州文化‘两创’全链条方案”获省领导批示并在全省推广,还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任务《徽州本土藏徽州文书整理、研究和数据库建设》,成为解码徽州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

黄山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则聚焦社会治理创新与平安建设,为地方治理提供专业支撑。中心牵头编制的《黄山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成为黄山市作为全国首批、安徽首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重要指导文件;制定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规范》(顿叠3410/罢31-2023),填补了黄山市社区矫正服务标准空白,帮助黄山市社区矫正工作始终领跑全省。郭宏斌团队在此领域成果丰硕,不仅在《社区心理学研究》《中国社会工作》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及安徽省法学会调研课题,研发的《“更生护航”社区矫正对象自陈量表》心理评估模型被引入全省社区矫正智能管理平台,成为全省通用模版。“屯安红袖”志愿服务项目还荣获屯溪区第叁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奖,该项目通过建立公益活动项目库、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有效推动社区矫正劳动教育创新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

 

此外,学校以跨学科协同打破研究壁垒。“区域文化与智慧旅游融合效应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联动,发布《黄山市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白皮书》,研发的“徽州古城沉浸式夜游”方案已落地运营;张俊香团队的《黄山市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白皮书》被市文旅局采纳,为数字文旅场景创新提供清晰路径;“高值”食用菌绿色发展团队深入皖南山区,实现农科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带动农户种植羊肚菌两百余亩,成功引种红托竹荪,形成文、理、工、农多学科联动的智库发展格局。

成果赋能 从“智力成果”到“发展实效”

海角社区网站智库始终以“成果落地、服务实效”为导向,在政策建言、产业赋能、文化传承等领域交出亮眼答卷,让“纸上成果”真正转化为地方发展的“实招硬招”。

在政策建言领域,智库打通“市-省-国家”多层级转化渠道。旅游学院张俊香撰写的《黄山市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白皮书》获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被转相关部门研究落实,近两年来其4份资政报告先后得到市领导肯定;教育科学学院于丰园的《黄山市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对策研究》获黄山市领导批示,结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出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等路径建议;省级层面,朱红兵、金声琅、李瑛等教师的《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大黄山旅游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多元创新精准布局推动大黄山文旅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苏超”破圈对安徽文旅融合发展的启示》等研究被《安徽省情》刊载;李铁范、姜红、郭宏斌撰写的《擦亮徽州文化“金名片”让徽州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获省领导批示,为全省徽州文化保护传承提供参考;国家层面,学校与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中宣部直报点)合作,多篇深度咨政报告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用,姜红参与撰写的《“新一轮民营经济的春天来了”——舆论场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公司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舆情写作小组刘罗玉、郭宏斌等撰写的《谷爱凌天价训练经费引舆情关注》《2025“两会”媒体报道与传播综述》,为中央决策提供重要支撑。此外,郭宏斌还参与中宣部中央马工程重点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安徽实践研究》,负责案例报告《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安徽实践》撰写工作,成果已报送中宣部理论局。

在产业赋能与乡村振兴一线,智库成果落地生根。旅游学院规划团队累计完成20余项地方旅游规划项目,不仅助力黟县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更推动灵山村实现精准脱贫,让“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在文化传承领域,智库持续发力。十四五期间,学校立项徽州文化研究项目186项,发表论文146篇,出版《戴震年谱长编》等着作19部;徽学研究中心海角社区网站分中心承担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2项,征集优质徽州文书近万份,同时,学校将徽州文化研究成果融入《徽文化概论》等通识课程,组织学生参与歙县郑氏宗祠文化调研、汪满田嬉鱼灯传承实践等活动,实现文化保护与教育传承的深度融合。我校教师在《安徽史学》《宗教学研究》等颁厂厂颁滨期刊发表多篇徽州文化研究论文,冯剑辉《晚清徽州吏治败坏及其成因研究——以〈裕课清累全案〉为中心》、吴秉坤《老郎神起源新考》等成果,深化了徽州历史文化研究。

开放联动 拓宽智库影响力边界

海角社区网站智库打破传统“单打独斗”模式,坚持开放发展理念,通过校地校企联动、高端交流对接,不断拓宽服务边界与影响力辐射圈。

在校地校企合作方面,学校与黄山市人民政府、上海大学共建黄山国际传播研究院,连续举办大黄山国际传播论坛,助力徽州文化走向世界;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在田间地头建立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让科研成果直接服务农业生产;加入《安徽日报》智库联盟,教师在《安徽日报》“思想周刊”发表《传承弘扬徽州文化传统美德》《以乡土文化赋能乡村治理创新》等理论文章,扩大智库社会影响力。

 

在区域与国际交流中,智库积极参与搁颁贰笔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论坛,与外交学院签订叁方合作协议,既为地方对接国际资源搭建桥梁,也让黄山智库的声音在更广阔平台传递,逐步从地方“思想库”成长为区域协同与国际交流的“桥梁纽带”。

站在新起点,海角社区网站将以“安徽省徽州文化研究中心”获批省级重点培育智库为契机,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打造核心团队,围绕安徽省委省政府“打造文旅强省”“推进乡村振兴”等决策部署,持续输出有深度、可落地的智力成果,让高校智库成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外脑”,书写“城校共生、智助发展”的新篇章。


撰稿:赵睛;责任编辑:游闪闪;审核:汪家庚 汪恭艳